1551、周文郁(补昨日欠的一章)_明末钢铁大亨
笔趣阁 > 明末钢铁大亨 > 1551、周文郁(补昨日欠的一章)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1551、周文郁(补昨日欠的一章)

  山海关关城,山海关总兵府内。

  此时的山海关总兵府内,已经没有了总兵。赵率教总兵已经阵亡了。他到死也没有等到袁崇焕的援兵。真是死不瞑目。

  因为袁崇焕根本就没有出兵。他此时正在山海关的总兵府内和幕僚研究对策。此时的情况已经火烧眉毛了。

  袁崇焕其实早就向朝廷预警过清军从蓟镇入寇的可能。去年秋天的时候,他的幕僚周文郁就进言,让他重视蓟镇的问题。关宁锦防线十分坚固,八旗根本打不过去。

  而最大的弱点就是蓟镇。周文郁说“蓟镇塞垣颓堕,又汰兵,军伍益阙,城垣破败不堪,各处守军缺兵少将,惟蓟镇单薄”。

  虽然袁崇焕没有太重视,但依旧上了一份奏疏,对皇帝强调蓟州的重要性,周文郁也向袁崇焕建议派人增援蓟州,因为辽西走廊的防御是十分稳固的。

  在周文郁的坚持下,袁崇焕派遣参将谢尚政领兵到蓟州协助防御,而蓟州巡抚以此时未见敌情为理由,命令谢尚政返回。

  此时,明军探子失去了后金军的踪迹,蓟州的守备愈发松懈。

  往后就是崇祯脑子一热,御驾亲征。结果,惨败而归,把京营损失了七七八八。然后,情况就彻底恶化了。

  周文郁字蔚宗,号止庵,宜兴人,官至副总兵。

  周文郁本为周延儒的家奴出身,他也称周延儒为“家大学士”。

  周文郁长得很高,胡须很美,喜欢读书,好谈文武大略。

  天启二年,大学士孙承宗出关督师。当时熊廷弼和王化贞,因私废公,导致辽东全部沦陷,此时辽东糜烂不堪。

  他前去谒见,他对辽东战局提出了独到见解。提议收复南四卫。孙承宗对他十分赏识,称之为紫髯将军,留在自己幕府,参与谋议。

  他还有一重身份,少年时加入锦衣卫的密探,以武官和幕僚的身份为掩护,在辽东参赞军机。实际上为朝廷监视辽东诸将。锦衣卫就是按照高级参谋的人设培养的他。所以,他始终能混进辽东历任长官的核心圈子。

  孙承宗是识货的,他十分喜欢这个人。孙承宗离任之后,又跟随袁崇焕,任游击将军。

  他很有本事,属于有很高能力的高级密探。他总是能获得每一任领导的信任。在袁崇焕的班底里,周文郁和程本直是心腹之人。

  所以,崇祯虽然表面上对袁崇焕言听计从,其实,私底下有卧底在袁崇焕身边。

  袁崇焕这些年在辽东干的事儿,崇祯绝大部分都清楚的知道。真要追究起来,袁崇焕是个脑袋也不够砍的。

  只是崇祯被五年复辽的大饼砸蒙圈了。他在袁崇焕身上投入太大。总被五年复辽这个鱼饵,牵着鼻子走,都快魔障了。

  所以,每一次都宽恕他,迁就他,寄希望于他赶紧复辽。

  按照崇祯的性格,圆嘟嘟要是真的五年复辽。估计也会迎来皇帝的秋后算账。和年大将军做了难兄难弟。

  周文郁曾做到觉华水师参将,也就是龙湖水师的参将。后来宁远兵变,逼死了巡抚毕自肃。他因兵变前没有发现,有失察之责,被降职为中军旗官。

  其实这件事,和水师并没有太大关系。而锦衣卫身份下,有失察之责,又不可能明面上处理,只能在锦衣卫内部处理。之所以这么安排,就是名正言顺的把他安排到袁崇焕的中军里去。最大程度的获得袁崇焕的信任。

  那时候,袁崇焕刚刚起了自立之心,正是招降纳叛,招兵买马之时。袁崇焕自己的班底缺人。而周文郁又是个有才的。而且是孙承宗提拔的人,所以很快得到了他的信任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g94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g94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